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三项海关政策实现突破
延长展品入境时限,展览品与保税货物可以模式转换,预包装食品可免贴中文标签――为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海外参展客商更加便利高效地在中国做生意,三项海关政策近日实现突破。
据上海海关介绍,经海关总署批准同意,ATA单证册项下进口博览会暂时进境展览品的首次进境期限,单证册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至1年。这意味着进口博览会展览品“护照”有效期比一般进境展览品多了6个月,有利于海外参展商在进口博览会结束后继续利用进境展览品在中国拓展市场,进一步扩大进口博览会参展效应。
ATA单证册是世界海关组织为暂准进口货物专门创设的海关文件,相当于进境展览品的“护照”。对于汽车、机械设备、高端文化产品等推广周期较长的企业来说,常规6个月的签注期往往不够用,需要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除了展品入境时限得以延长,首届进口博览会11月中旬闭幕后,相关参展展览品结转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海关准予核销结案。
上海海关表示,这一监管新举措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到很多参展商有计划将进境展览品继续留在中国境内进行保税展示。按照海关现行规定,进境展览品在展会结束后原则上应复运出境,即使这些展览品希望继续在中国境内通过保税展示寻觅买家,也必须实际出境“回家”一趟,办结相关手续后才能再次申报进境。
最新解决方案为进境展览品在中国找到了临时“新家”。具体做法是,进口博览会闭幕后,希望留在中国境内开展保税展示、继续寻找买家的展览品,可以结转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无需实际出境“回家”即可办理结案手续,商品性质就从展览品转化为了保税货物,此后可以按照对保税货物的有关规定开展保税展示等相关业务。
为了方便参展进口博览会的相关食品企业进行市场推广,海关规定相关预包装食品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但参展商必须在展览品旁以中文注明品名、保质期、食用禁忌和食用方法等信息,方便进口博览会观众根据个人情况作出选择判断。
上海海关强调,免于加贴中文标签,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疫病防控。对于进入进口博览会用于品尝、散发的预包装食品,海关都会提前开展风险评估。对于《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检验检疫限制清单》中有检疫准入要求的食品,都必须经风险评估确定没有疫情疫病传播风险后,才能允许参加展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