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知识|国内外会展经济研究现状
我国会展业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近几年其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据相关专家推算,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即若某一次会展的直接收入为1,则对如餐饮、交通、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为9。会展业,国际上被誉为的“城市面包”,在中国更是新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更是以每年15%—20%的增速在增长。
会展已由最初的会议和展览,即Conference/Convention/Meeting和Exhibition,发展为今天的MICE(也有学者提出MICEE),包括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协会或社会会议、展会与博览会和节事等,即“Meeting”、“IncentiveTour”、“Conference/Convention”、“Exhibition/Exposition”和“Event”。可见,会展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形成一个范围大、覆盖广的产业。就在会展业取得较大发展之际,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处在成长阶段,虽在会展旅游、会展经济、会展运营和会展教育等方面小有成就,但与国外会展研究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不断有更多的研究者涉足这一行业,试图做更多富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以丰富会展理论,指导实践。学术界虽然做了一些会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国外的会展业发展较早,且理论较为完善。因此,基于与国外会展研究对比视角,将已有的会展经济方面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会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引。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文献信息分析法进行分类汇总,运用比较研究法将我国会展研究与国外会展理论进行对比总结,以期为我国会展理论的发展指明新方向,为会展业发展厘清思路。
历史文献法。就是在海量的现存文献资料中进行搜集和整理,选择适合本文的资料,其根本目的在于比较和借鉴,通过检索、收集、鉴别和运用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对某一对象进行描述性评论,并对原有文献加以重新组合和梳理,以便找出联系和规律,并形成新的观念或理论。
文献信息分析法。就是从海量的文献中,以研究内容的共性和方向性为依据,经过检索、分析、整理、归纳、提炼等一系列操作形成核心主题,总结研究进展,并清晰地把握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
鉴于中国知网为中国最大最全的知识网络平台,本文的中文论文以其为主要数据库来源(其中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重点,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辅助性的参考板块),以“会展”、“展会”、“博览会”、“展览会”、“节事”、“会议”等为主题、篇名和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圈定几个核心主题,并使用知网上“指数”功能了解各个核心主题在各个年份学术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以及变化趋势,并以“滚雪球”的方式确定核心重点的期刊论文,并进行深度阅读和重点剖析。外文文献的来源以Web of Science、EBSCO、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上进行检索,以“Meeting”、“Incentive Tour”、“Conference/Convention”、“Exhibition/Exposition/Event”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借鉴已有文献成果,并按照比较原则进行筛选。
会展经济研究现状
会展业最初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博览会之类的大型集散活动/事件,并且产生住宿、餐饮等一些类经济活动。国内对会展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区域或城市会展业研究、中外会展业比较或借鉴问题。早期,还有很多学者对会展经济的概念进行探讨。庞莹、魏志恒认为会展经济,是伴随着人类会展经济活动,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马勇认为会展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集中性、互动性和经济型。杨励、聂娜认为会展经济是一国或某一地区服务业趋于高端化后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带动性很强的经济形态。可见,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会展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能力。
关于我国会展经济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会展业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研究比较深刻,一般都会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张纯等人认为我国和其他德美法等国相比,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如场馆落后、质量和服务不足以及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顾爱怡认为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不足、软件欠缺和行业标准化建设与评估系统有待建立与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建议。王永开浅析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会展经济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即无序性与盲目性、市场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低和会展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市场化进程、专业化水平、节能减耗几个方面的建议。可见,随着会展旅游的深入发展,我们会展经济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场馆、配套设施等问题,而是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行业标准等问题,会展经济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经济拉动效应,而更多会关注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于区域或城市会展经济研究。区域会展经济研究主要是针对几个会展发达地区或区域某一问题的研究以及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随着会展业在各个城市和经济区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区域或城市会展经济问题进行探究。杨益民、罗文章、陈民利、宇卫昕、林绍贵、赵玉婷、李云和董良等人分别分析了南京、长沙、义乌、天津、郑州、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的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康燕燕对珠三角会展经济产业带进行SWOT分析,深刻剖析了该区域会展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有效建议。谭晓兰将埃奇沃斯盒状图进行改造,为成渝两地会展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借助两地面板数据,建立计量学经济模型,并为成渝会展合作模式提出对策建议。吴建等人对长三角城市会展经济中心城市进行可达性分析,构建了会展城市间的引力模型,用以对长三角城市会展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并针对长三角会展经济的困局,提出了长三角城市会展经济联动的对策。唐颖分析了长株潭会展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问题是指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城市功能的完善等,甚至是不利影响。王轶等人探讨了会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问题,刘筱柳、程建林、陈燕、吕彤、程新智、武文赟和虞润迪等人都探讨了会展和城市经济或城市竞争力的关系问题。可见区域会展经济的研究趋向于会展经济与某一会展城市或地区竞争力、城市功能的关系研究,更多注重其对城市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关于国外会展经济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很早就开始做中外会展比较研究。早在2004年宋伟良就将中外会展发展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和外国相比存在着管理体制上、展馆设施上、服务水平上和会展人才上的差距,并提出发展会展业的对策思路。王春雷、乔小燕、郑舒頔和刘枭等人分别对中外会展产业、会展中心城市、场馆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比较,以期能够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给予启示和借鉴,为今后我国会展的发展指明方向和参考。
国外目前关于会展经济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较少,这应该是与其会展经济当前发达的态势有关。在会展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国外关于会展活动的经济影响、经济影响评估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因数据不足和关联产业难以界定等问题,会展业的经济影响评估具有一定难度,基于多种考虑,许多学者采用了较为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会展活动的经济影响问题。Braun是最初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会展的经济影响进行测算,他认为会展收益主要来源于参会者,即主办单位、参展商和观众的花费。随后,有学者会展业对产出、就业、收入、税收和进口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还有会展经济效益评估研究等。
本文所依赖的国外文献数量有限,或不能覆盖全部的研究成果,期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