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主场外交新名片
201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将全力办好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场主场外交活动,开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其中,首次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尤为引人注目。
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国声音”。尽管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美国二季度年化增长率带头反弹至2.6%,世贸组织(WTO)也将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2.4%上调至3.6%,但在“反全球化”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加剧等消极因素影响下,国际贸易形势仍然严峻,世贸组织和经合组织均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是短期内阻碍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仍然坚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建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样一个全球各国及采购商参与的“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性开放平台,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更公平自由全球化的积极信号,尤其是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及其企业提供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整合货物与服务贸易资源的更加广阔的新平台,又能利用未来5年中国商品进口规模达8万亿美元的良好预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企业感受到中国市场的魅力,参与到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切实享受中国进口规模扩大带来的全球贸易复苏和经济增长的红利。
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总量在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升级,居民对境外优质商品的需求量出现了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6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2000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2017年将达到18543亿元。同时,中国跨境网购用户已达0.42亿,同比增长82.6%。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消费作为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8年的45.7%增长到了2016年的64.6%,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与此同时,消费具有较强稳定性,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因此,消费升级还能够更好地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平稳性。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以适度增加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居民日用消费品进口,为居民消费升级多渠道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之一,而进口质量的提高、结构的合理化、规模的适度扩大将有助于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缔造了“中国出口奇迹”,其中,进口引致出口机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即通过进口所带来的先进生产设备、管理水平等直接或间接的溢出效应,帮助国内企业获得跨越技术差距的生产率优势,在“自我选择效应”的作用下最终扩大出口。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可以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展会带来的先进生产要素进口机会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换代,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国内企业运营能力,甚至是借国际产品竞争力倒逼国内企业发展新的比较优势,最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后,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中国政府更加强调外交的主动谋划与开拓创新,中国外交“主场时刻”的频率显著提升。利用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在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恰逢其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扫描二维码,关注会展天下,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