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说:会展集聚区和产业会展的价值升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2日讯 主题为“集聚与发散:新时代下产业会展的价值升级”的“中国产业会展高峰对话·2017暨2017年度中国品牌会展产业集聚区发布会”12月11日在长沙举办。本次会展活动由中国经济网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在高峰对话环节,来自国内会展业界的知名人士,对会展集聚区和产业会展围绕“集聚区,对城市会展的产业价值”展开讨论。
对话嘉宾:
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 陈仲球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强德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 刘松萍
无锡贸促会会长、会展办主任徐惠娟
长春国际会展中心集团公司董事长、吉林省会展业协会会长 王文利
陈仲球:会展集聚区的四个“专业”和五个功能
我们如何理解会展集聚区?如何定位和界定会展集聚区的范围、功能以及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陈仲球表示,会展集聚区从实践的角度来讲,要有四个基本要素:首先要有专业的场馆和设施,第二个要有专业的会展服务,第三要有专业的运营和会展实践,第四要有行业口碑。“简单来讲就是四个专业:专业场馆,专业服务,专业实践,专业口碑。”
陈仲球认为,会展产业集聚区对产业价值有五个方面,即集聚区有利于实现会展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
关于会展产业集聚区的细分问题,陈仲球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应该分两个类别,一个是会议产业,一个是展览产业。从国际会展实践来看,会议和展览产业对场馆的要求、组织的形式、结果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从结果来看,展览侧重于商品的交易,而会议侧重于思想的交流,一个出市场成果,一个出思想成果。所以从实践来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到底是选择发展会议还是展览或者兼而重之,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陈仲球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例子解释了自己对于会展产业集聚区的观点。他表示,从微观来讲,一个展览中心就可以引导、带动一个产业集聚区,从中观层面来讲,城市内的区域,甚至跨城市、跨界的区域都可以成为会展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产业集聚区就是跨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同时联动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珠海等周边城市,随着国家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我想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会展集聚区。”
刘松萍:会展集聚区是提升城市会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刘松萍也从三个方面谈了会展集聚区对产业、对城市的价值。
会展集聚区是满足会展基本功能的要求。从会展整个产业链来讲,如果要打造高端会展,必须要聚集主办机构、服务机构和人才教育机构。从会展本身配套要求来讲,大型会展活动一定是人流、物流的集聚,所以对会展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除了展会期间的基本要求外,娱乐,休闲、健身等娱乐功能也是要具备的,这些需要集聚区加以满足。
会展集聚区是提升城市会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这体现在它的集聚效应上,例如产业链里主办方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功能,以及集聚后主办方对高端人才的吸附。此外,会展集聚区还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一个城市的会展水平其实是和服务水平紧密相关的。服务水平除了会展服务和场馆服务外,还有公共服务水平,例如交通等,这就需要集聚区来满足。
会展集聚区的带动效应。会展业1:9的带动效应能否发挥好,除了展会本身价值之外,会展集聚区的周边配套服务功能能否把会展业的带动效用发挥出来的重要因素。
刘强德: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对产业展会的影响
作为产业会展最忠诚的践行者,对产业会展、产业和区域密集程度和发达程度,以及展会之间的配合有诸多感受。“以我们现在举办的‘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为例,我们有20%以上的国际展商,欧美展商把中国作为在亚洲推广畜牧业合作的唯一的合作平台。”这是展会对国与国之间交易交往的影响。国内展会在城市区域内的影响也是一样,不管山东、湖北、江苏,都有传统但又比较现代化的畜牧业聚居区。在将畜牧业和博览会结合之后,这些区域也都有了新的变化。
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对畜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以及对畜牧业展会的操盘运营中,都产生了影响。展会到今天,除了展览、展示、享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展会对主办方来讲也是商业项目,如何把更好的技术、理念运用到展会项目,实际上也在影响行业企业如何操作他们自己的商业平台。这种影响将畜牧业本身的特点和现代技术、智能手段结合到一起,对于产业发达地区的畜牧业博览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展会的的确确是把产业的东西充分的融入到展会平台中,然后再放大到出去,这是我对产业会展的理解。”
徐惠娟: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产业会展,主要依托的是产业的主体怎么样来培养产业的展览会。会展作为一个产业,真正提升它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在产业集群或者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徐惠娟结合无锡会展发展的实例,解读了产业集群的魅力。她表示,无锡近几年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展览会发展比较快,这些产业的展会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集群。
徐惠娟表示,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因为产业集群使得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配套非常完善,对竞争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例如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国家,但是为什么纺织业还能在中国得到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的配套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还能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所以产业集群是做好产业会展非常重要的条件。一个城市的会展业要加快发展,确实也需要一个会展产业的集群。
徐惠娟认为,一个城市会展业上下游的产业链是否配套完善,是否能够带来综合成本的降低,是否能够带来便捷,是会展业能否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都在建场馆,大部分的场馆一开始都建在远离城市的新城,导致综合配套差,交通、食宿、商务服务不完善。会展确实是一个城市的客厅,它能集聚世界各地行业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但是聚集了之后,往往由于没有相适应的配套能力,所以带动不了。世界上很多成熟的国际会展中心,它们的集群发展的非常好,展馆附近就有酒店,步行即可到达,不需要坐班车,另外商业配套也很完善,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得城市的综合服务。一个城市的会展竞争力要提升的话,会展产业集群非常重要,它能使综合配套能力提升,也能使综合成本下降,提升城市会展竞争力。
王文利:围绕“四个结合”发展壮大会展集聚区
王文利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的情况,谈了自己对产业会展和会展产业聚集区的理解。
据介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被国家评为国家级开发区,是49个全国最早评定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随着24年的建设,现在区内的注册企业已经有7000多家,外资企业达到了700多家,占地面积达121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达30万。一直到现在立区的标准就是“制造业立区、制造业强区”,长春是汽车工业基地的摇篮,一汽就建在长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将近50个围绕一汽的配套企业在区内投资建厂,围绕汽车的零部件都是在经开区生产,占工业投资的85%。所以整个围绕着工业,特别是围绕着汽车和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在开发区的投资是非常大的。
“2000年为了举办长春汽车博览会,我们建了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当时的展馆面积是2.1万平方米,只有5个展览馆。随着这些年一汽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汽博会办到了14届,我们的展馆也已经由最初额2.1万、5个展馆增加到现在10万平方米、9个展览馆。”王文利表示,在前三年已经把会展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成“四个结合”,即会展和文化相结合,会展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会展和体育建设产业相结合,会展和互联网相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着这“四个结合”发展壮大长春的会展集聚区。
是先有规划,后有集聚?还是先有集聚,后有规划?针对这个问题,五位嘉宾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陈仲球认为存在不同的模式,既有先规划后发展的模式,也有先发展再完善的模式。刘松萍认为这是和整个城市的定位相结合的。刘强德则认为先有产业聚集再兴起产业会展。徐惠娟表示,正确的做法是先规划再聚集,但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规划。王文利则认为规划和聚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差异化的发展。(陈铭)
扫描二维码,关注会展天下,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