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民博会:苗寨手工艺登上大雅之堂
一针一线产业化 环佩叮当闯市场
苗寨手工艺登上大雅之堂
“下月初,我将去英国参加一场‘国际秀’。”贵州嫘祖苗艺手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嫘祖)董事长石柳莎向《中国贸易报》记者介绍说,届时,她将带去16套苗族服装服饰作品。目前,她已从初选的50位国际模特中确定了16位展示苗族的服装服饰。
近年来,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在国际上的亮相,在贵州黔东南凯里苗侗风情园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简称民博会)也受到更多关注。作为贵州三大会展活动之一的民博会,旨在通过文化旅游带动、政策扶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促进以刺绣、银饰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工艺品产业迅速发展。本届民博会由贵州省商务厅、中国贸促会贵州省分会、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主办,以“弘扬工匠精神、共筑民族品牌”为主题,设展位243个,其中特装展位43个,标准展位198个。共吸引参展企业410家,其中,英、美、斯里兰卡等国参展企业11家,国内参展企业399家。
建立设计团队
“我们正着手筹建一支更具市场化的设计团队。”据位于凯里互联网众创产业园的黔东南州阿科里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阿科里)负责人、国家级项目《苗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科礼介绍,阿科里采用的是“大师+合作社+绣娘文化产业扶贫模式”。目前,阿科里的绣娘尽管都能自己设计,但她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为了更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阿科里急需专业设计人才的加入。
杨科礼介绍说,国际客户对订单的要求比较高,且对工期要求比较严格。她们曾因人力不足、无法按照客商的交货周期交货,而错失与国际客商合作机会。
与传统苗族手工艺不同,许多新生代苗族青年一毕业就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黔承世锦”创客团队的成员都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他们于去年10月在母校的创业园内合伙开办了“黔承世锦”创客工作室,主要创作和经营蜡染、刺绣、银饰等民族手工艺品。他们的特色是以团队设计为主,受到新生代消费者的追捧。
承接定制产品
“除完成自己设计的苗绣作品外,我只接定制产品。”国家级项目《苗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金花告诉记者,她的每一件作品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完成。代表作品苗绣凤冠《百鸟朝凤》,就花了整整3年时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前国内只有知名的设计大师才有机会承接定制产品。现在,传统苗绣非遗传承人也开始承接定制产品,表明苗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和喜爱,这也是苗绣能够成功“走出去”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凯里市市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平生,因承接了来自外地客商的订单而异常忙碌。有客商介绍,近年来一直与杨平生合作,看好的正是他的工艺和诚信。
“衣服合适,不需要任何修改。”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客户在贵州嫘祖展位试穿了之前定制的衣服后介绍说,这是她准备在月底召开的公司全球年会时的礼服。她表示,这是其公司首次将全球年会放在贵州举办。贵州最具特色的是苗绣和银饰,为此,她定制了这件衣服。当得知石柳莎将在民博会结束后前往英国后,她便特意到凯里自取衣服。据悉,这位客户还在展会现场定制了手绣丝巾。
王金花表示,定制产品由于要求极高,工期较长,一旦接到订单,一段时间内就无法做其他的作品了。但很多人原意接定制产品,这标志着被市场的认可。
据了解,目前已有国际顶级知名女装品牌与贵州嫘祖达成合作意向,由其提供绣品。近年来,随着苗绣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顶级知名品牌盯上了苗绣。
走向国际舞台
“过去苗族人庆祝节日穿戴的服装服饰,已今非昔比。”在业界权威人士看来,作为四大绣种之外的苗绣不仅走出了苗寨,而且走向了国际,这是值得苗族人骄傲的事情。
“苗绣从业人员非常多,远远超出了四大名绣。”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家虹介绍说,自民博会举办以来,每年都到凯里参展,除了对苗绣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交流外,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平时,我们都呆在自己的工作室,与外界的交流不多。”武汉大亲爱文化有限公司徐凡认为,需要民博会这样一个平台,让业界除了交流,还有机会近距离看到更多同行的作品。与此同时,随着每一届展会的举办,也看到了苗绣产品以及市场的变化。
在上述权威人士看来,近年来,苗族服装服饰已被世界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过去苗族女性通过一针一线完成的小绣片,已经发展为刺绣产业,并改善了苗族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昔日环佩叮当的服装服饰今天已经从苗寨走上国际舞台,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