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会展产业链诚信服务商 注册有惊喜

国内需求平台 企业登录中心 帮助中心|

咨询热线:18122113368

在线客服

关闭

游城博会 看未来智能上海

2017-11-01 17:11

想看看未来上海城市会是什么样吗?想知道新式“智能武器”是怎样为人们出行“保驾护航”的吗?昨天是“世界城市日”,当日揭幕的2017年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简称“城博会”),向参观者展示了最为公众所关心的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地下智能停车场”、“会说话、会报警”的交通设施,以及上海城市的高科技“三维地图”运用等,成为参观人气最旺的所在。

  

  利用“边角料”建停车场

  

  眼下沪上老旧小区基本停车位不足的问题非常普遍,为此,沪上停车设计单位开始动脑筋向地下发展。“城博会”展示的“地下智能停车场”,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观看。记者在现场演示中看到,“地下智能停车场”建设时,先在地面上掘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井筒,并延伸至地下,一般是地下四层,也可地下八层,每层12个停车泊位,可提供48至96个停车泊位,并安装一套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这一停车设施的最大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节约城市空间,建成后地上部分周围还可布置成花园或建筑小品。这一新型停车设施已准备在上海推出。”在现场解说的李学成工程师表示。

  

  在上海市区中心住宅密集区、老旧建筑周边等原有配套停车位欠缺之处,今后有望用这样“见缝插针”的方式,将零散场地等“边角料”的微小地块利用起来,建成“地下智能停车场”。

  

  交通设施会“自己报警”

  

  道路、窨井盖缺失、桥梁结构开裂……城市设施如果“生病”或受到外力伤害,自身不能“开口”表达。而如今,通过智能芯片的植入,让城市设施能够“开口说话”,而且是一有“不适”即刻能“表达”,便于及时接受“治疗”。这套设备已经在投入使用,昨天也在“城博会”上进行演示。

  

  据上海城市运营集团技术负责人吴鹰介绍,浦东杨高路和浦西中环高架,成为了上海试点智能型交通设施——“智能窨井盖”和“车道超高激光视频仪”的首批路段。在杨高路的每个窨井盖下方,都有一个不到巴掌大小的长方形感知设备,挂着一根天线。当井内积水达到预警值或窨井盖出现异常状态时,感知设备会在第一时间发送风险警报,通知管养人员前来处置。

  

  吴鹰披露,早期城市高架本身未安装智能感知设备,传统方式是采取人工巡检。而现在,物联网和智能云管平台的开发运用,等于为道路安上“发声器”,发生了“病情”隐患后,它们会自己“感知报警”,把最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发送至管理平台,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

  

  “以往人工巡察一般要2小时以后发现问题,而通过智能传递,从发现到前往现场处置只要15分钟左右。”吴鹰告诉记者。

  

  打造城市“三维地图”

  

  地图类的App已成为许多人日常出行之必备,但还有一种“三维地图”,可提升城市建设与运营品质,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交通环境。昨天的上海城博会,记者看到基于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和BIM(建筑物信息模型)技术平台,而绘制出的一张真实而庞大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3D地图。

  

  小到居民家附近的道路修复工程,大到百亿级的北横通道,无论是竣工项目还是在建工程,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它们的三维BIM模型全貌和地理位置信息,进而为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方提供更直观、更真实、更准确的决策分析建议。它就像是在普通的平面地图上,增添了城市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每一栋建筑的三维细节,在计算机中还原出整座城市“原本的模样”。

  

  “这一基础平台可以为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地下超级工程建设‘导航’。在建的北横通道工程就使用了这一平台。”隧道股份地下设计总院技术工信院院长段创峰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北横通道15.56米直径超大盾构需要穿越苏州河、地下管桩等构筑物,建造风险和难度较大。因此,建设者借助该平台的“三维地图”,让设计、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精确而直观地“看到”通道沿线的每一处障碍物,比如建筑桩基、地下管线、河道蓝线等,进而制定更加安全、可靠的穿越方案,确保盾构安全穿越这些构筑物。

  

  此外,为市民导航的设备中也将利用“BIM+GIS”,这可以使得导航软件看起来更加直观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