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览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海外参展水平提升
近日,在由商务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共同印发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展览业再次被“寄予厚望”。《规划》在商务服务方面强调:展览业要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培育品牌展会,打造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展览企业。
新规划,意味着新起点。再出发的展览服务业,优化境外市场布局从哪里着力?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下,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保障和支持?这些都是展览服务行业正在探索的。
“一带一路”引领新机
中国展览业销售面积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占亚洲57%,然而全球前20名最有实力的组展商统计中,中国企业无一家上榜,显示中国展览业的整体规模与展会主办商在世界上的地位极不相称,体现出中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规划》建议展览行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巩固传统市场,培育新兴市场。这与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这几年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
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力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西麦克用展会平台助力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的大框架下,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西麦克依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所属成员单位在海外的雄厚资源和市场网络,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领企业‘走出去’,已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商务活动及相关展览会项目。”
张力表示,近几年,西麦克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走出去”。“走出去”的核心内容也由传统“走出去”变为产能合作。传统“走出去”多为一般贸易商品的出口,而产能合作为产业链的“走出去”,包括原材料、商品成品、设备、服务、技术等“链条”的“走出去”。2016年西麦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大、中、小企业和政府积极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以及海外仓等多种展览延伸服务,均获得多方认可。
服务大型企业,西麦克重在开发机械行业自主品牌展览会,在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展览会的同时,也在一些中国企业参展规模较大的展览会上举办系列贸易活动,以帮助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贸易对接。
为助力中小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融合,在帮助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铺路架桥的基础上,西麦克积极创新“一站式”服务模式,扩大贸易对接、企业推介、经贸交流、定制服务等符合企业和地方政府需求的业务形式。
借助国机集团及成员单位全球雄厚的优势资源,西麦克通过海外仓、产业园区等载体为政府、企业广泛开展展览延伸服务,为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提供产能合作系列定制服务,包括通过自由保税仓库(含冷链仓储),为区内外企业提供保税服务、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跨境电商等各类贸易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融合与发展。此外,公司也为政府及企业,对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开发利用、建立产业园融资与投资渠道等提供国外投资、建厂咨询服务;海外人力资源服务;设计研发、技术支持;二手设备租赁与转让等综合性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及装备制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全球的经济重心在向亚太区转移,东南亚作为世界的加工中心,低廉的土地资源、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使得这些地方的展会在逐渐回暖。中国还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展览市场,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大有可为。”张力说。
期待构建展览业新格局
作为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路径之一,会展业受到重视理所当然。近来年《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就是对我国展览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的全面规划和部署。此次《规划》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促进体系、健全合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统计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采访中,企业也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企业提到目前各省区市及各地市的补贴政策十分混乱,从支持力度到申报要求都不统一,甚至内部操作现象严重,有时候甚至相邻的两个县政策都是不同的,这导致省区市外的展览公司和省区市内的参展企业“走出去”受到了限制。此外,补贴不到位、强迫与小展览公司风险参展等,也让参展企业对政策支持、对地方信心不足。
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出展中遇到的问题,张力表示,中国企业对于国外的贸易规定、贸易习惯、法律法规等还不太了解,特别是展览界较为普遍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她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多为中国企业普及贸易知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参展前举办培训,以提升企业在海外的参展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关注会展天下,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会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