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城市要关注旅游业对“黄金周”的冷思考
八天的“双节”假期,两个行业的新闻铺天盖地,一个是再创各种新高的旅游业。一个是曾有“金九银十”风光,而今再创各种新低的房地产业。
会展业也有“金九银十”的提法,只是在全民出游的“十一黄金周”中,B2B的会展活动相当于当下冷清的“楼市”,B2C的消费类展和艺术展却在这个时段越来越火。流量决定生产力,对于一个城市的新展馆,会展活动的数量,和展会上的人流量,都是会展城市和品牌展会的基本指标,而观众的质是会展活动品牌的保证。从吸引展会和“观众”组织这个角度,旅游业一直被会展业“羡慕嫉妒着”,只要有地上有景,人有钱有假,少许宣传,就会形成一种可观的B2C的买票“参观”盛况。
人流量大真的好吗?经过这个八天的假期,著名旅游专家就提出这样的旅游“黄金周”弊大于利,最重要的弊端就是形成了极限性高峰,旅游有高峰是世界性现象,但是极限性高峰却是中国独有。“从整个社会运行来说,黄金周相当于整个经济生活中断了,经济体系停止了。不能只看旅游收入,黄金周期间中国的外贸损失多少,制造业损失多少,中国这么大的世界经济体,停摆7到10天,对世界是什么影响? “黄金周”的账要全面地算。既要算正面的账,也要算负面的账;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生态、环境、社会效益账……”
可见,对于坐享“黄金周”第一红利的旅游业,其行业专家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黄金周’已经十七年时间了,中国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中等收入国家,度假需求已经变成刚性需求,假日制度中间也有变化,现在更应该调整,尽量熨平波峰波谷,形成资源的更好配置。”
几乎每个长假,全国热门景点都出现入场难、停车难、吃饭难等问题,但一个景点,能用高峰期来配置停车场等资源吗?当然不能,一个城市,能用高于最大展会面积的标准建超大会展中心吗?一直在进行中。多年来,各大城市几年便掀起建、扩建会展中心高潮,从10万平米到20万平米,再到50万平米的全球最大……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态势看,大会展中心的需求是有的,但衡量一下展会最重要的指标——观众的流量可以像旅游业这么容易组织,那么大吗?更何况,会展观众需要“质”“量”双高。现在除一线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面积最大的展会都是当地主导的政府展,这种展会形式大于“交易”,观众组织一直是难题,没有高质量的观众,很难成就有品牌影响力的展会。
城市对展会的培植力、对观众的吸此力,对动用数十亿、百亿资金兴建的大会展中心,城市管理者应该借鉴一下本轮“黄金周”之后旅游专家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