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会展产业链诚信服务商 注册有惊喜

国内需求平台 企业登录中心 帮助中心|

咨询热线:18122113368

在线客服

关闭

你的位置   企业咨讯会展产业发展催热会展教育

文章标题:

  • 更新时间:2018-05-09 08:05
  • 作者:

文章内容

blob.png

加强实践成会展教育专业当务之急。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统计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57个城市中,开设会展管理的本科院校达100余所,会展策划的专科院校达200余所。预计全国高等院校会展专业在校生人数在5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生在1万人以上。

  自2002年国内高等院校创办会展专业以来,十余年时间,会展产业及教育都呈现向上发展的态势。作为一个新的专业,会展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存在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知识应用广 人才需求大

  会展知识能应用在哪些地方?在 4月底于昆明举行的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上,西安培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李嘉浩的最大感受是:从前期策划到展板设计布置到最后营销,都需要用到相关知识。但是,因为所在专业并不涉及会展课程,这些环节进行起来时,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怎么绘画,怎么摆放,这些我们都查阅了资料。这个时候就想如果能学到一些会展知识就好了。”对此,云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王媛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展示的是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不仅名称、logo等需要自己设计,在展会营销还要制作展板。如何既简洁又能体现产品特点?团队成员想了很久,这才意识到会展知识的重要性。”她说,这次展会后,她会在课程之外再学习会展知识,拓宽专业范围。

  会展知识应用范围广,但现在的问题是,这方面人才供应不足。数据显示,在昆明,目前开设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仅有3所。放眼全国,截至2017年,每年会展本科毕业生为6700余人,会展教育高学历的硕士与博士人才毕业不足,约为70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学校开设了会展专业,随着会展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这方面人才仍很缺乏,许多高校甚至还没有该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特聘教授陈伟说。在陈伟看来,会展业发展需要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要有营销能力,还要有展示能力,因此仅仅是某个专业教学并不能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门专门针对会展的专业,综合各类知识教学。“今天展会的参赛学生推介产品时大多只是从产品本身出发,没有考虑顾客感受和需求,忽略了展会的双向性。”他说,由此看来,为了适应会展产业的发展,高校应该重视课程设置,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实践性不足成最大教育问题

  开设会展专业是大势所趋,对于已经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而言,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际会展产业研究院金融学博士、执行院长王胜英表示:“综合全国各个省份报告中所关注的会展教育问题,比较集中与突出的问题主要为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不符、师资队伍有待完善、学生参与会展实践方式不足等。”他指出,会展专业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实践力较弱,与行业产业发展明显脱节,存在空对空的教学洼地,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性方面必然会有所缺陷。此外,除了北上广及沿海会展经济比较活跃,会展学生参与行业实践比较普遍外,其他区域存在较大的实践薄弱环节,其实践活动尚未形成秩序化、体系化。

  全国普遍情况如此,昆明本地教学情况如何呢?2008年开设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云南财经大学是云南省较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之一,该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教师说,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会展教育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我们学校会展专业为例,有的学生到企业实践只能接触到较为浅显的板块,无法全程参与展会。这样一来知识应用不完整,学生得不到提高。什么是会展管理?如何进行策划?如果只是过多强调理论,学生无法真正融入课程。”

  解决人才问题 支持产业发展

  上述问题该如何解决?王胜英提出,要加强会展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优良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与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这些措施在昆明地区已经有体现。2017年,昆明市博览基地在昆明学院挂牌成立,此平台促进了会展业与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发展。昆明市博览事务局局长李华生说,博览基地搭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平台,提升了会展教育质量,增强了学生实践性。

  从高校实际教学情况看,云南财经大学也在会展策划等课程中安排了实训课程,在整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中,实训课程学分占40%,口径更有针对性。“我们的课程涉及内容广,礼仪、展会布置、策划等都包含在内。上这些课时,老师会以情景方式教学,例如写策划案或布置会场等。”该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杨金会说。该专业相关教师表示,多样化课堂只是实践性的体现之一,目前学校正在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有望在企业和学校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学校课程可以进企业,企业人员也能进课堂,真正实现校企互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扫描二维码,关注会展天下,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http://www.hztx8.com/upload/shop/article/05218341594578930.jpg

(来源:昆明日报